“关爱古迹,久久不息” - MALAYSIA SUNGAI BULOH麻风病院
- 麻风病是人类史上最早的疾病之一,在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的草纸即有类似麻风病的记载。
- 麻风病在马来文称之为Kusta。源自古印度文Kushtha。
- 麻风病的起因一直没有获得科学的证明,直到1873年,汉森医生发现Mycobacteriumleprea 的病菌 由于医学知识的局限与误解,过去的麻风病患被认为是不干净的,受到诅咒的,因此备受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 麻风病患最常见的后遗症便是”手指弯曲”和”吊脚”;此外严重的会鼻陷眼瞎,骨破皮烂等病状。
- 这种病可经由未治疗的病患垂液所传染,但是不容易传染,只有长期亲密接触未接受治疗的病患才会受到感染。
- 在1897年于德国柏林举行的麻风病国际会议议决对麻风病患采取强制隔离及拘留,并提议立法实施。这项隔离疗法获全世界普遍采用。
- 马来联邦在1926年10月20日通过麻风病患法令。
- 马来西亚最早期的麻风病患收容所位于马六甲岸外的斯林木岛1860年,槟岛1871年,吉隆坡文亮港1893年等地方。不过,它们的治疗设备都不理想。
- 莱利医生在1923年写到隔离政策需处理三大问题,即居住 (Housing) ,管理(Control)和治疗(Treatment)。这些都涉及个人的生理和心里两个层面。若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造成隔离者的痛苦,及人类整个历史文明的悲剧,。。。。。。联邦麻风病院的设立就是要提供较理想的居住,管理和医疗环境。
- SungaiBuloh联邦麻风病院(The Federal Leper Settlement at Sungai Buloh)成立与1930年8月15日,是英联邦最大且最现代化的麻风病疗养院 其中,由病房和行政区组成的西院在1929年建好。这些病房是年长者的安养院,专门安置失明和残障人士。
- 东院则在1930年完成,是新增的病房和住所。而中院是1936年开始进行的第三阶段工程,主要是新建更多房屋。
- SungaiBuloh联邦麻风病院社区的概念来自Dr.Travers。他在1923年于新加坡的热带医药双年度大会上提出改善麻风病患的生活条件,以便更符合人行,创造一个”近乎自给自足的社区” (Almost Self-supporting community)。
- 这概念必须具备三大条件,即具有水源,温度较低和大自然的屏障。Sungai Buloh恰好符合这些条件。这里有BukitLagong储水池,Sungai Buloh,Sungai Cembung,并位于山谷地区,气温较低,而四周是森林和山坡,形成天然的屏障和隔离。 社区里具备各种设施,并且有病患自治管理,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这概念后来传至世界各地,为其他国家所效仿。
- Sungai Buloh 麻风病院的保留价值;
- 就麻风病患的治疗而言,这项社区规划是开明政策 (Enlightened Policy) 的先驱,即结合居住,管理和治疗。
- 其研究中心在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果,为后人研究麻风病有了稳固的基础。
- 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具有文化,社会和经济上的特色,它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进展和模式。
- 这个社区的规划,代表大马最早起现代居住环境的设计,其特色包括: 清楚的区分,自给自足,多元种族的居住环境。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